【英文名】:Curcumae Longae Rhizoma。
【来源】: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或纺锤状块根,灰褐色。根茎卵形,内面黄色,侧根茎圆柱状,红黄色。叶基生;叶片椭圆形或较狭,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叶柄长约为叶片之半,有时几与叶片等长;叶鞘宽约与叶柄等长。穗状花序稠密;苞片阔卵圆形,每苞片内含小花数朵,顶端苞片卵形或狭卵形,腋内无花;花萼3钝齿;花冠管上部漏斗状,3裂;雄蕊药隔矩形,花丝扁阔,侧生退化雄蕊长卵圆形;雄蕊1,子房下位,花柱丝状,基部具2棒状体,柱头二唇状。蒴果膜质,球形,3瓣裂。种子卵状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果期7~8月。
【药材性状】:由主根茎加工的呈卵圆形或纺锤形,长2~3.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棕黄色至淡棕色,附短的须根,并有多数点状下陷的须根或少数圆形侧生根茎痕。质坚硬,击破面深黄色至红黄色,角质,具蜡样光泽,有点状维管束。气香特异,味辛,微苦。由侧生根茎加工的呈圆柱形,稍扁压,长2.5~6厘米,直径0.8~1.5厘米,略弯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圆钝,一端为断面。表面有纵皱纹和明显环节。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用治心腹痞满胀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
【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及酚性物质。挥发油已鉴定出51种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姜黄酮、姜油烯等;酚性成分主要有姜黄素等。应用薄层一比色法测定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并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另含姜黄新酮、3-谷固醇、3-谷固醇-3-O-胡萝卜苷、姜黄多糖等。
【配伍药方】:①治右肋疼痛,胀满不食:姜黄(洗)、枳壳(去瓤,麸炒)、桂心(去粗皮,不见火)各15克,甘草(炙)6克。上为细末,每服6克。姜汤调服,热酒调服亦可,不拘时候。(《济生续方》推气散) ②治心痛:姜黄30克,桂(去粗皮)90克。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6克,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桂散) ③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30克,白术60克。每服30克,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④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白芷、细辛等分。上为粗末。擦患处,须臾吐涎,以盐汤漱口。面赤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炎、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生育、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病原虫、加快创伤愈合、抗突变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材性状】:由主根茎加工的呈卵圆形或纺锤形,长2~3.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棕黄色至淡棕色,附短的须根,并有多数点状下陷的须根或少数圆形侧生根茎痕。质坚硬,击破面深黄色至红黄色,角质,具蜡样光泽,有点状维管束。气香特异,味辛,微苦。由侧生根茎加工的呈圆柱形,稍扁压,长2.5~6厘米,直径0.8~1.5厘米,略弯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圆钝,一端为断面。表面有纵皱纹和明显环节。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