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搜药网
找药材
找药材
中成药
找资讯
找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找药材 > 清热药
功效作用: 不限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清虚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燥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收敛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癥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重镇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 平抑肝阳药 息风止痉药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固表止汗药 敛肺涩肠药 固精缩尿止带药 涌吐药 杀虫止痒药 拔毒生肌药 化湿药 驱虫药 消食药 温里药 开窍药 理气药
中药归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字母排序: 不限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地耳草

地耳草 diercao

中药名称:地耳草 diercao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产地分布:生于田野较湿润处。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价格:¥ 面议

地耳草详情
中药名称:地耳草 diercao
中药别名:田基黄、合掌草、小王不留行。
功效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使用禁忌:孕妇禁服。外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起疱。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采收加工: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英文名】:Herba Hyperici Japonici

【来源】:

【植物形态】: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无毛。根多须状。茎丛生,直立或斜上,有4棱,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对生;无叶柄;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3~15毫米,宽1.5~8毫米,先端钝,基部抱茎,斜上,全缘,上面有微细透明油点。聚伞花序顶生而成叉状分歧;花小,直径约6毫米;花梗线状,长5~10毫米;萼片5,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5毫米,先端急尖,上部有腺点;花瓣5,黄色,卵状长椭圆形,约与萼片等长;雄蕊5~30枚,基部连合成3束,花丝丝状,基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卵形至椭圆形,花柱3,丝状。蒴果椭圆形,长约4毫米,成熟时开裂为3果瓣,外围有近等长的宿萼。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本品长10~40厘米。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有枝,有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0.4~1.6厘米,全缘,具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或黄色,萼片、花瓣均为5片。无臭、味微苦。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大剂可用至90~12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肺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苷、异槲皮苷、槲皮素-7-鼠李糖苷、田基黄灵素、田基黄棱素A、田基黄棱素B、地耳草素、田基黄绵马素等成分。

【配伍药方】:①治肝炎:鲜地耳草、风尾草各30克, 红枣6枚。水煎服,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②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地耳草30克,金钱草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③治肠炎:鲜地耳草45克,鲜风尾草30克。水、酒各半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④治急性肾炎:鲜地耳草6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或地耳草3~9克,研末,炒鸡蛋服。(《福建药物志》)  ⑤治湿疹,溃疡:地耳草适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药》)  ⑥治口腔炎:鲜地耳草30克,捣烂取汁,以纱布浸汁洗涤口腔

【药理研究】:有抗菌作用;对在体和离体蟾蜍心脏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剂量过大可致心脏纤颤而使心跳停止;对麻醉犬有一定降压作用;能加强离体兔肠收缩,浓度过高可致痉挛,与乙酰胆碱有协同作用。

【药材性状】:本品长10~40厘米。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有枝,有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0.4~1.6厘米,全缘,具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或黄色,萼片、花瓣均为5片。无臭、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胆经、大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