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荜茇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又名荜拨。李时珍释其名曰:“荜拨当作荜茇,出《南方草木状》,番语也。”由此可见,荜拨、荜茇之名均由古代番语(外国或外民族语)译音而来。
【药材历史考证】荜茇原名荜拨,其始载本草《新修本草》云:“荜拨丛生,子细,味辛烈于蒟酱。”《本草图经》曰:“荜拨出波斯国,今岭南有之,多生竹林内,正月发苗作丛,高三四尺,其茎如箸,叶青圆,阔二三寸,如桑,面光而厚,三月开花白色在表,七月结子如小指大,长二寸已来,青黑色,类椹子。”李时珍曰:“荜茇气味正如胡椒,其形长一二寸。”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荜茇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攀援藤本。茎长达数米,幼时被短柔毛。叶互生;叶片纸质,有细密腺点,茎下部叶卵圆形或近肾形,向上渐为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12厘米,顶端尖,基部阔心形,全缘,两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背面密而显著,叶脉7条,均自基出;叶柄长短不一,叶鞘长为叶柄的1/3。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长2~3厘米,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花序轴无毛;雄花序长4~5厘米,直径约3毫米,苞片近圆形,直径约1.5毫米,无毛,具短柄;雄蕊2。雌花序圆柱形,长15~25毫米,直径约4毫米,于果期延长,苞片较小,子房卵形。果序长2~4.5厘米,浆果下部嵌生于果序轴中并与其合生,无毛,直径约2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毫米,直径3~5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存或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直径约1毫米。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灰褐色。石细胞类圆形、长卵形或多角形,直径25~61微米,长至170微米,壁较厚,有的层纹明显。油细胞类圆形,直径25~66微米。种皮细胞红棕色,长多角形,壁连珠状增厚。淀粉粒细小,常聚集成团块。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显鲜红色,渐变红棕色,后转棕褐色。
【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攀援于树上或石上。分布于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有栽培。
【采集加工】9~10月间,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能功用】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内服:1.5~3克,水煎服或研末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塞龋齿孑L中。
【附注】1.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防蛀。
2.本种的同属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微米 Roxb.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及西藏。别名荜茇子,易与荜茇混淆,但该植物与荜茇同属不同种,二者的功效亦不同,应注意鉴别。其原植物主要区别特征:叶片近膜质;茎下部叶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4厘米,叶脉7条,最上1对叶脉离基1~2厘米从中脉发出;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6~8厘米,于果期稍延长;花序轴被毛,苞片扁圆形,近无柄;果序长1~2厘米;浆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下部嵌生于果序轴中较深。花期4~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