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搜药网
找药材
找药材
中成药
找资讯
找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找药材 > 补虚药
功效作用: 不限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清虚热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燥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利水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收敛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癥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重镇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 平抑肝阳药 息风止痉药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固表止汗药 敛肺涩肠药 固精缩尿止带药 涌吐药 杀虫止痒药 拔毒生肌药 化湿药 驱虫药 消食药 温里药 开窍药 理气药
中药归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字母排序: 不限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白扁豆

白扁豆 baibiandou

中药名称:白扁豆 baibiandou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胃经。
产地分布:主产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等地。
功效与作用: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价格:¥ 面议

白扁豆详情
中药名称:白扁豆 baibiandou
中药别名:扁豆、藊豆、南扁豆、蛾眉豆、眉豆。
功效作用: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使用禁忌:不宜多食,以免雍气滞脾。生用研末服宜慎。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胃经。
采收加工:立冬前后采摘成熟荚果,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英文名】:Semen Dolichoris Album。

【来源】:

【植物形态】:年生缠绕草本,茎近光滑。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片广阔卵形,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缘,两面被疏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通常2~4朵聚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2,早落;花萼钟状,萼齿5,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雄蕊10,2束;子房线形,被柔毛,基部有腺体,柱头头状,疏生白色短毛。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曲,先端具弯曲的喙。花期7~8月,果期9月。

【药材性状】: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0.8~1.3厘米,宽6~9毫米。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有时可见棕黑色斑点,一端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短的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肥厚,黄白色,角质。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煎汤内服;或生品捣研水绞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用治脾虚湿盛、运化失常而见食少便溏或泄泻;脾虚而湿浊下注,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等。扁豆内含毒性蛋白,生用有毒,加热后毒性大大减弱。

【化学成分】:含油0.62%,内有棕榈酸、亚油酸、反油酸、油酸、硬脂酸等,另含甾体、葫芦巴碱、花生酸、山萮酸、棉子糖、胡萝卜素、植物凝集素等成分。

【配伍药方】:①治心脾肠热,口舌干燥生疮:白扁豆(炒)、蒺藜子(炒)各6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日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扁豆汤)  ②治一切药毒:白扁豆(生)晒干为细末,新汲水调下6~9克。(《百一选方》)  ③治慢性肾炎,贫血:白扁豆30克,红枣20粒。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霍乱:白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单用亦得。(《千金要方》)  ⑤治疖肿:鲜白扁豆适量:加冬蜜少许,同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药理研究】:抗菌、抗病毒;增强细胞免疫功能。100%本品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有解毒作用。含两种不同的植物血球凝集素A、凝集素B,其中凝集素A为有毒成分,但加热后毒性大为减弱,凝集素B有抗胰蛋白酶的活性。

【药材性状】: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0.8~1.3厘米,宽6~9毫米。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有时可见棕黑色斑点,一端有隆起的白色眉状种阜,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短的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肥厚,黄白色,角质。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