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搜药网
找药材
找药材
中成药
找资讯
找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资讯 > 药理分析
中药禁忌 中药养生 药理分析 中药种植 中药偏方 中药泡酒 中药泡制 行业新闻 中药鉴定 药膳食疗

中药方剂的变化规律

时间:2021-09-17 15:33:17 作者:
组织药方既有一定的原则性,又要有随证加减变化的灵活性,所谓“病有千变,方亦有千变”,但方剂的组成,又是极为严密的。同一方剂,如果有一味药的加减或者剂量有所变更,整个方剂的作用也就不同。如清热的黄连,配半夏则止呕,合木香则止痢,伍吴莱萸则治吞酸。又如黄芩,配猪胆汁能泻肝火,配桑皮能泻肺火,合白术则安胎

组织药方既有一定的原则性,又要有随证加减变化的灵活性,所谓“病有千变,方亦有千变”,但方剂的组成,又是极为严密的。同一方剂,如果有一味药的加减或者剂量有所变更,整个方剂的作用也就不同。如清热的黄连,配半夏则止呕,合木香则止痢,伍吴莱萸则治吞酸。又如黄芩,配猪胆汁能泻肝火,配桑皮能泻肺火,合白术则安胎,伍白芍能止痢。

方剂的变化形式,约有以下四种:

1.药味增减的变化

即指增减方中次要的药物,使该方作用更切合病情。至于主药,只可增(如麻黄汤增石膏同为主药之大青龙汤)不可减,否则属另组新方了。例如:桂枝汤主治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等,若兼喘咳,则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降逆平喘。又如养阴方中,如相火过亢者,则加知母、黄柏以泻相火之有余;如系肾阳虚衰者,则加附子、肉桂以阴阳并补;兼肝虚目暗、眩晕者,则加袧杞、菊花以滋补肝肾。

2.药量轻重的变化

方剂中的药量与治疗有着密切关系。同一方剂,药量不同,效果迥异。如病证急重,如不相应重用方药,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证情较缓,剂量倘不减少,则又药过病所而反为害。故清代王清任说:“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日本人渡边熙说:“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如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同由厚朴、积实、大黄组成,前者以厚朴为主,主治腹部胀满;后者以大黄为君,主治便秘。加大四逆汤中附子、干姜之用量,增加其通脉之功,名通脉四逆汤。桂枝加芍药汤,主药仍是桂枝,只在方中倍加芍药以缓急止痛,主治桂枝汤证兼腹满时痛者,扩大了原方的治疗范围。不但经方如此,后世方亦可从之演变。例如《金匮》之积术汤,金元时张元素改为积术丸。同由积实与白术组成,积术汤重用积实,主治胱腹积滞坚满,积术丸以白术为君,则成为健脾和中,扶益中焦的方剂。

3.剂型更换的变化

药味药量相同,剂型不同,功效各异。中医常用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等。不同的剂型特点各异,如“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宜于久病缓治,,;"散者散也,取其渐溃而解散”等。一般说,急性病、重病,以汤剂为宜,取其吸收迅速,药力峻利,见效快;丸剂较汤剂缓慢,作用缓和。如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因其作用缓慢,只宜于病情轻、病势缓,无须急于求效之证。若将丸剂改为汤剂内服,则作用快而力峻,宜于治疗病情较重,病势较急的证候。对用量小,须常吞而逐渐消化者,如胃痛吞酸,乌贝散比乌贝汤好;尿道结石用鸡内金时,吞服比水煎效佳;滑脱不禁之下利,用桃花汤无效,改用桃花粥则奏效迅速;应用保和丸治食滞,当视滞之轻重,重者用汤剂以求速效,轻者用丸剂以缓消。

4.药物配伍的变化

是指方中主要药物配伍的改变而改变其作用。例如:麻黄配桂枝、杏仁、甘草,功能辛温发汗,散寒平喘,治外感风寒无汗表实证;若配石膏、杏仁、甘草,方名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则有辛凉解表,清宣肺热之功,宜于风热壅肺之喘咳证。

药物配伍的变化,还包括气味化合的变化。辛药与甘药合用,则辛甘化阳,如桂枝甘草汤;酸药与甘药合用,则酸甘化阴,如芍药甘草汤。寒凉药中,味苦者则清热泻火,味甘者则滋阴降火。对蛔虫病的治疗,又根据虫见酸则软,见辛则伏,见苦则下的特点,酸、苦、辛合用,如乌梅丸就是根据这一配伍特点而制订处方的。

综上所述,方剂的运用,既有严格性,又有灵活性,但加减贵在变通,古人所谓“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医生只有知常达变,才能适应盘根错节的病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