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皮为少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能,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等症。
1.来源
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合欢属落叶乔木,高达10m以上。树干灰黑色,具灰白色皮孔;树冠开展略扁,小枝灰褐色至赤褐色,无毛,具棱角。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5cm,基部膨大;叶长9~23cm,宽9~17cm,羽片5~15对,柄长2~3mm,小叶11~30对,无柄,小叶片镰状长方形,长5~13m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不对称,全缘,边缘有毛。小叶夜间闭合。头状花序,生于枝的顶端,总花梗长约3cm,披柔毛,花淡红色,花萼筒状,花冠漏斗状,花丝细长,上部淡红色,高出花冠管之外,长约为花管的3倍以上。荚果扁平,长8~15cm,黄褐色,通常不开裂。种子椭圆形而扁。花期6~8月,果期8~10月。
2.产地与分布
合欢皮主产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其他省区亦多有分布。
3.鉴别要点
合欢皮主要特征有四:一是树皮呈单卷状或槽状,灰褐色或灰绿色相间;二是皮具纵棱及分枝疤痕,密具点状或横向皮孔;三是内面黄白色具纵纹,断面纤维状或层片状;四是气微香,味微涩,嚼之有刺舌感。而山合欢皮,形状似上种。仅皮层较厚,老树皮栓皮厚,常纵向开裂,味淡不涩为异耳。
4.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合欢,味甘平。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生山谷。”
(2)梁·《名医别录》:“生益州山谷。”
(3)陶弘景曰:“俗间少识,当以其非疗病之功也。”
(4)唐·苏恭曰:“此树叶似皂荚及槐,极细,五月花发,红白色,上有丝茸,秋实作荚,子极薄细,所在山谷有之,今东西京第宅山池间亦有种者,名曰合昏。”
(5)陈藏器曰:“其叶至暮即合,故云合昏。”
(6)宋·苏颂曰:“今汴洛间皆有之,人家多植于庭除间,木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角,极细而繁密,互相交接。每一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相牵缀。采皮及叶用,不拘时月。”
(7)寇宗奭曰:“合欢花,其色如今之醮晕线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为花之异。其绿叶至夜则合也。”
(8)明·《本草蒙筌》:“合欢产雍洛,每植庭除。叶如槐叶甚繁密,木似梧桐但枝软。其枝互相交合,风来辄自解开,故因名曰合欢,俗又呼为交枝树也。采皮及叶,不拘日时。”
(9)清·《本草求真》:“合欢皮。合欢因何命名,其服之脏腑安养,令人欢欣怡悦,故以欢名。……植于庭除,干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角,极细繁密,叶则夜合者是。”
5.快速鉴别
合欢皮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