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防己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本草正义》释其名曰:“名曰防己者,以脾为己土,喜燥恶湿,湿淫于内,则气化不行,而水失故道,为肿为疮为脚气,皆己土收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是为古人命名之真义,非所谓名之以其能者耶?”因其药材断面粉性强,故又名粉防己。
【药材历史考证】防已原名防巳,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又名木防己。自清代本草开始误作防己。《李当之药录》云:“木防巳,一名解离,一名解燕。……如葛茎,蔓延如芄,白根,外黄似桔梗,内黑文,如车辐解。二月、八月、十月采根。”《名医别录》云:“文如车辐理解者良。生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根据以上本草考证,应为现今汉中防己,即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tensl.。但是,现今广泛药用的防己,均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本。根通常圆柱形或长块状,直径3~10厘米,外皮灰棕色,有横纹。茎柔弱纤细,圆柱形,有细纵条纹,稍扭曲。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长5~6厘米;叶片薄纸质,三角状宽卵形,长4~6厘米,宽5~6厘米,先端钝而具小突尖,基部略呈心形或截形,全缘,下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两面均被短柔毛,下面毛较密,掌状脉5条。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聚集成头状聚伞花序,呈总状排列,花黄绿色,萼片4,匙形,长1厘米,宽0.5厘米,花瓣4,倒卵形,长约0.9厘米,宽约0.7厘米,肉质,雄蕊4,花丝愈合成柱状体,上部盘状,花药着生其上;雌花成短缩的聚伞花序,萼片、花瓣与雄花同数,子房椭圆形,长约1厘米,花柱3,乳头状。核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5~6厘米,内果皮骨质。种子环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厘米,直径1~5厘米。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木栓层有时残存。皮层散有石细胞群,常切向排列。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射线较宽;导管稀少,呈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并可见细小杆状草酸钙结晶。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约2克,加0.5mol/L硫酸溶液20毫升,加热10分钟,滤过,滤掖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移人分液漏斗中,加苯25毫升振摇提取。分取苯液5毫升,置瓷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钼硫酸试液数滴,即显紫色,渐变绿色至污绿色,放置,色渐加深。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丘陵地带的草丛、灌木林的边缘及山地疏林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饮片鉴别】本品为类圆形或破碎的厚片,周边色较深,切面灰白色,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性能功用】味苦,性寒。归膀胱经、肺经。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症。内服:4.5~9克,水煎服。
【附注】
1.置干燥处贮藏,防霉,防蛀。
2.广防己 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bia fangchi Y.C.Wu ex L.D。Chou et S.M.Hwang的干燥根。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其药材性状特征: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弯曲,长6~18厘米,直径1.5~4.5厘米。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沟纹;除去粗皮的呈淡黄色,有刀刮的痕迹。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粉性,有灰棕色与类白色相间连续排列的放射状纹理。无臭,味苦。其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横切面):木栓层为10~15列细胞。栓内层为3~5列细胞。石细胞环带与栓内层连接,其下有多列薄壁细胞。韧皮部射线宽广;筛管群皱缩;有少数石细胞散在。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射线宽20~30余列细胞;导管较大,直径45~220微米;木纤维束位于导管旁,纤维直径约20微米,壁较厚。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其药材理化鉴别特征:取本品粉末2克,加甲醇50毫升,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0.4%2,4-二硝基苯肼溶液5滴,生成橘红色浑浊或沉淀;另取滤液1毫升,蒸干,残渣加水1毫升,微加热使溶解,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毫升,加热10分钟,生成砖红色沉淀。本品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衰,不可使用。新版药典已将其删除。